所在位置: 主页 > 手赚资讯 > 揭秘“轻松赚钱”的手赚类APP

揭秘“轻松赚钱”的手赚类APP

发布时间:2024-09-12 08:23:03来源:网络点击:

  转发有趣的文章能赚钱、没事看看广告能赚钱、下载安装APP也能赚钱……这类宣传对于“手赚一族”来说,并不陌生。

  手赚,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机赚钱,用户使用手赚类的APP做任务,便可获得一定的积分奖励,而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能够直接提现。

  “这类APP,按照所做任务内容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分享转发类、手机看广告类、下载软件类等,不过,模式基本都相同,一般都包括用户自己使用和邀请好友继续推广两部分。”知名互联网观察人士庄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目前手赚类APP的数量不胜枚举。

  法治周末记者搜索发现,已有不少专门提供手赚类APP下载的应用分发平台,例如,360手赚网、手赚等,仅在360手赚网中,可供下载的手赚类APP就有150多款。

  “手赚类APP端的技术开发成本不会超过5万元,模板都一样,只要按照需要修改对应的代码就行,即使加上运营成本,也不会超过15万元。”开发过多个手赚类平台的技术人员肇兴(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开发成本低是这类APP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

  手赚乐、蜂传这几个手赚APP,属于文章分享转发类。法治周末记者体验后发现,除了转发的文章内容不一样外,这类APP功能基本都一样,包括转发赚钱、收徒赚钱等。

  2月26日,手赚类APP微差事市场部吴经理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如果客户想要发布任务,就必须向平台缴纳相关费用——除了部分用以平台日常维护的服务费外,剩下就是平台将来付给完成任务用户的酬金。

  在肇兴看来,手赚类APP基础的盈利模式基本都是收取服务费,而且利润相当高。

  “以一篇文章1000元的推广费计算,商家一般会与APP运营方签订协议,规定1000元需要达到的转发数量。至于这1000元怎么分配给用户,是由APP运营方决定的。一旦传播量足够,转发文章的每个用户,往往最终也就能分得几角钱,‘大头’都在APP运营方手里。”肇兴透露,用户真正能赚到的钱,可能只是APP运营方的千分之几。

  法治周末记者也在体验中发现,基本上,做一次任务(下载APP、转发文章或看广告等)所得的酬金最多不会超过2元,邀请好友奖励一般为几分钱。

  2月25日,张云(化名)下载了微差事APP,账号注册成功后,张云开始进行第一个差事:完成个人信息调研,即可获得1元的差饷。

  让张云没想到的是,为了这1元差饷而付出“代价”,竟是15项个人基本信息,其中包括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有无车房等。

  “以一人交出15项个人信息计算,那平台从这几百万人手里得到了多少信息,可以说是海量了吧?”知道注册用户总数后,张云有些吃惊,“平台有什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信息?会被泄露后用来盈利吗?”

  对于上述疑问,微差事给法治周末记者的回函中,用一句话给予了否定:“我们有设立用户隐私保护机制,用户信息做过单项加密,不存在数据泄露问题。”

  “搜集的信息多也就算了,每每填完基本信息要提交差事时,APP却开始出现闪退情况,几次重复都提交不上,一直闪退。”张云有些无奈。

  对此,微差事客服给出的解释是:“该差事在技术上存在些问题,后台已经在解决,暂时还没有修复好。”

  随后,张云在微差事界面上看到一个“泰康人寿,免费送6元”的活动,想到既可以免费领取出行保障,又能获得6元的高差饷,张云便有些动心了。按要求填写完相应的个人信息后,她点击“立即领取”按键,然而,页面毫无反应。

  “一开始我以为又是技术问题,APP卡死没注册成功,可没过一会儿,手机上就收到了泰康人寿的保单信息,上面不仅出示了我的个人保单号,还显示保费为1.65元。但奇怪的是,在微差事‘我的差事’中,我却没有看到这个任务。”张云说道。

  于是,张云联系到了“泰康人寿”差事界面上所留的联系电话,对方称是泰康人寿的合作方,为泰康人寿在微差事上做推广活动,对方表示:“这份保险是免费的,只是北京分公司会向用户提示这份保险价值1.65元;送6元钱是微差事的活动,应与微差事联系。”

  张云又联系到微差事的客服,客服说:“这个差事是第三方在我们微差事平台上发布的,您完成差事,第三方负责给您差饷。”随后,又解释道,“这里的‘免费送6元’并非做差事会得6元差饷,而是泰康人寿送您价值6元的保险。”

  “张云遇到的情况,是这类APP的常见现象,一般而言,客户在手赚类APP发布信息,双方会约定下载或浏览量每天达到多少后才会返钱,之所以没收到6元,很可能是因为当天通过微差事参与泰康人寿保险活动的用户量还没达到约定量。”肇兴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法治周末记者也注意到,手赚类APP在使用中对用户的返现审核时间都比较长,一般为1至2天。

  张云还还体验过“超市大寻宝”的任务,即只需到超市找到指定商品、并用手机拍摄完成扫码,就能获得2.5元的差饷,但事实上,她跑了两家大超市,却都没找到任务中指定的商品。“说是‘能够让你轻松赚钱”的微差事,真的没那么轻松。”张云向法治周末记者吐槽。

  法治周末记者在某手赚论坛中注意到,用户反应手赚类APP还存在“提现不能”的突出问题。

  “这类APP,往往会设定用户做任务赚到一定金额后才能提现,通常设定是10元,有的还要求必须按照整数提现。”庄帅介绍,对用户而言,这类钱其实是很难赚到的,比如转发文章类,即使转发,平台也不会直接付钱,往往需要转发到朋友圈后阅读量达到一定标准,才会支付酬金。”

  法治周末记者的体验就能印证庄帅的判断:从2月25日,开始体验手赚乐、蜂传等多个手赚类APP,除了注册奖励外,尽管记者每天都在转发、点击阅读文章,但平均每天的收入也不足1元,截至记者发稿前,收益余额尚未达到10元的提现标准。

  对于其他用户反应的“提现不能”问题,肇兴指出,这类手赚APP在程序设计时就设定了限制提现的内容,通常有90%以上的用户提不了现。

  “有的APP还在用户快达到提现额度时,在程序后台扣量,比如说某篇文章的点击量是1000,后台可能会扣成500,让用户拿不到相应的奖励金额。”肇兴补充道。

  此外,一些手赚类APP的难提现还体现在“排队时间长”上。例如,钱进APP的一位用户就在上述手赚论坛中反映:“每次提现时会提示几点到几点开放几百个名额,节假日时间不算,这次等了20天还没提到。”

  对于提现难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副教授吴景明认为,如果手赚类APP设定了提现规则,用户达到提现标准却提不了现,则APP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并欺诈的嫌疑。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吴景明补充道。

  此外,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邀请好友做任务获取奖励,也是手赚类APP的常用玩法。以手赚乐为例,邀请1个好友送3分,分享文章被好友浏览再得3分,徒弟、徒孙分享文章,更有每篇1分和0.5分钱奖励。

  2005年起施行的《禁止传销条例》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缴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认定传销主要有两个条件,即‘拉人头’和按层级计酬,‘拉人头’业务主要是介绍他人参加,并且参加需要缴纳入会费;按层级计酬,即以直接或间接滚动发展起来的人员数量作为获取报酬的依据,所获报酬来源于被发展人员缴纳的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缴纳的‘入会费’。”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阮齐林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手赚类APP靠邀请好友赚钱的方法,虽然类似于传销,上线获得的收益与发展的下线数量有关,但因为没有要求作为下线的参与者交钱,还很难认定具有传销性质。

  手赚类APP除了转发文章、看广告、下载APP外,还出现了“进阶版”——即在推广中植入产品营销。

  “通常卖的产品是与转发的文章内容相关的,产品成本往往几元,但在手赚APP上面会卖到几百甚至几千元,还是有人会买的。”肇兴告诉记者。

  在吴景明看来,如果在APP中植入销售的产品存在质量不合格等问题,APP运营方无疑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素材资源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